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军队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我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到了治理黄河上,在开挖黄河直线河道的时候,由于工期太紧,我把0军工兵旅都拉上去了,时间不等我们啊,为了抢时间抢进度,我要求分段齐头并进。今年的秋汛是赶不上了,但是明年的春汛前,这一段一定要通水。
这几个省对于能够编进这个大区很高兴,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他们看到西域在我的领导下发展的速度很快,官声也好,更是想领悟我的工作方式,山东省原来想的是向其他省捐点款,上面修好了自己也少受点灾,没想到现在还要受益,而且受益的程度大过其他的省份,省委书记周洪风在聊城见到我的时候,高兴的合不拢嘴,我把河南省委书记杨明亮也带到了聊城,告诉他们将在这两省交界的山区进行大规模的水库建设,两省必须联手行动,必须协调。
“为了解决河北沧州地区山东德州地区人民喝水的问题,鲁运河必须扩宽,在今年秋汛以后就开始动手,山东要承担一部分民工的组织,河北也要有大批民工参加南运河的扩建工程,这个问题我会专程去石家庄一次的,那里的人民到现在还在喝咸水,只要把黄河的水引过去,我们就能结束这个喝咸水的历史。我对周洪风说,“现在治理的黄河、运河不能打人海战术,关键是要看装备,民工主要是担负短程运输和辅助劳动,这个尺寸你们要把握好,希望你们群策群力,在实践中创造新的工作方法,尽可能降低成本,记住,老百姓的钱可是不好花的。”
山西的治黄任务比较轻,我们只是规划了他们在那些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古道上勘测,将来都要有取直的大型管道泻洪,平时则可以维持现状,以利于航道的航行,在发源于吕梁山的一些河流的中上游一律兴建各类水库,这里也是缺水的地方啊,记得有一次我去五台山拜佛,看到那里竟然是灰蒙蒙的一片,心里很是不舒服。
内蒙的黄河治理主要是蓄水存水,因此,他们的主要项目就是在乌特拉前旗的五原到新安镇修建规模较大的水库,在包头附近的达拉特旗和土默特右旗也修建相当规模的水库,在凌汛来临的时候可以分流一部分水源。
在华北区域工作委员会的辖区里,唯一和黄河不相干的只有河北省,也唯一只有这个省委书记最牛,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他,这个叫牛华西的书记还几次上书中央,力陈河北的特殊情况,希望从华北区域里分出去,和京津组成直隶特区,既然人家不待见咱,那咱就找上门去吧。
河北省内环京津,东临渤海,地理位置独特。总人口6,700万,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之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使河北成为京师的畿辅之地。河北也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种类齐全的地形地貌和温和宜人的气候,但是河北也是华北地区最难管理的省份,在历史上由直隶到行省,再由行省到直隶,反复变化很多次,历史上明清两代都把最信得过和最能干的人放在这里担任总督,解放以后,历任河北省委书记都是能员干吏,现在这个牛华西也是个很能干的角色。由于靠近京城,从石家庄到北京开车个小时就到了,因此河北省的官员或多或少都同北京的官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河北晚了半步,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经济能力上都落在了山东和河南的后面,除了人的因素以外,自然的影响有很大,河北地壳处在不稳定的地带,共和国几次大的地震灾害伤亡最大的都是在河北,1964年的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都给共和国的历史留下悲壮的一笔。
河北省年平均降水量为00—800毫米,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受地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全省降水的分布情况相当复杂。燕山南坡、昌黎等地,年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燕山山脉、军都山、小五台山、太行山等多地形雨,年降水量达600毫米左右,这些是河北省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河北省有两个少雨的地带,一在西北部张家口坝上一带,一在平原中部南宫、束鹿一带。前者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后者500毫米左右。至于其它地区这种“山前大雨山后干”的现象也很常见。
由于夏季风各年到达河北省的时间有先有后,强弱也不相同,使得河北省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化的比率很大。在降水量的时间分配方面,夏季最多,在400毫米以下至500毫米以上,可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5%以上,而冬春少雨少雪。
由于冬、春比较干旱,入春以后,气温迅速上升,加上大风增多,地面蒸发旺盛,空气和土壤都